自郐以下的成语故事

拼音zì kuài yǐ xià
基本解释吴国的季礼在鲁国看周代的乐舞,对于各诸侯国的乐曲都有评论,但从刽国以下他就没有再表示意见。比喻从某某以下就不值得评论。
出处先秦 左丘明《左传 襄公二十九年》:“自郐以下无讥焉。”
自郐以下的典故
春秋时期,吴国的公子季札自幼精通音乐,他访问鲁国时,鲁国请他欣赏周代的乐舞。鲁国的乐工演奏周王朝及各诸侯国的乐曲,对于各诸侯国的乐曲都有褒贬评论,但从演奏郐国的《郐风》以后,他就没有再表示意见了。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※ 与(自郐以下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成语 | 历史出处 |
---|---|
本位主义 | 毛泽东《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》:“(六)本位主义,一切只知道为四军打算,不知道武装地方群众是红军的重要任务之一。” |
壮气吞牛 | 明 孙梅锡《琴心记》第二十出:“男儿汉壮气吞牛,丈夫志岂困荒丘?” |
刚正不阿 | 清 蒲松龄《聊斋志异 一员官》:“济南同知吴公,刚正不阿。” |
万众一心 | 清 金安清《洋务宜遵祖训,安内攘外,自有成效说》:“如身之使臂,臂之使指,上下联络,万众一心。” |
富贵不淫,威武不屈 | 清·方亨咸《邵村杂记·武风子传》:“其有道者欤?不然,何富贵不淫,威武不屈耶?” |
疑邻盗斧 | 战国·郑·列御寇《列子·说符》:“人有亡斧者,意其邻之子。视其行步,窃斧也;颜色,窃斧也;言语,窃斧也;动作态度,无为而不窃斧也。” |
志满意得 | 宋 陆九渊《与刘伯协书》:“当无道时,小人在位,君子在野,小人志得意满,君子阨穷祸患,甚者在囹圄,伏刀锯、投荒裔。” |
叫化子 | 清·刘鹗《老残游记续集遗稿》第四回:“管他有衣服没衣服,比要饭的叫化子总强点,就算那间厨房旁边的小房子,也怪暖和的,没有什么不可以的。” |
三长两短 | 明 罗贯中《三遂平妖传》:“万一些后再有三长两短,终不能靠着太医活命。” |
逆来顺受 | 宋 无名氏《张协状元》戏文第12出:“逆来顺受,须有通时。” |